2017届上海市虹口区鲁迅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
上海市普陀区同济大学二附中2021-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
上海市嘉定区二中2021-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
2017届上海市虹口区鲁迅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
一、句子默写
1.按要求填空。
(1) _______________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(《论语》)
(2) 万里归船弄长笛,__________________。(黄庭坚《 ___________》)
(3) 周邦彦的《苏幕遮》一词中,“___________ ,__________。”一句描写了荷花鲜润挺拔的姿态。
二、语言表达
2.按要求选择。
(1)根据语境,选择最适合填入文段空白处的一项 (_____)
当我们行走在南京航空烈士陵园里,追忆起抗战期间年轻的中国飞行员为了抵御日军侵略,保卫祖国的领空,曾经那样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青春、幸福,乃至生命时,便会自然而然地吟诵起先人的诗句“ , ”。
A.战士军前半死生,美人帐下犹歌舞
B.可怜无定河边骨,犹是春闺梦里人
C.身既死兮神以灵,子魂魄兮为鬼雄
D.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
(2)填入下文短横线处的语句,最恰当的一项应该是 (_____)
因取名有“女诗经,男楚辞,文论语,武周易”之说,故普遍认为楚辞适合取男名。 譬如韩嫣、陈琳皆为男子名,伏寿、曹节却是女子名。通观《楚辞》,行文相当之瑰丽,《诗经》开现实主义之源,而《楚辞》创浪漫主义之宗,这其中诸多的美词,不乏适合女孩取的名字。
A.其实在古代,名字的性别色彩较淡。
B.其实在古代,男子起女名的现象很普遍。
C.在古代,很多在今天用作男名的字用作女子的名字。
D.在古代,也有人用《诗经》起男名,用《楚辞》取女名。
三、现代文阅读
阅读下文,完成各题。
A
①砚是文房四宝之一。制砚的石料必须坚硬、细腻,既易出墨又不吸水,最有名的是端砚和歙砚。砚台表面平滑,亦有微凹者,一般凿有小池蓄水或墨。实用的砚台一般朴实无华,但有的制砚工匠根据石料的形状花纹加以雕琢装饰,创意新奇,制作巧妙者成为收藏之物。
②在砚上磨墨的时候,摩擦声最初有点尖利,渐渐地成为轻柔的滑行声,说明墨汁越来越浓稠,接下来还要继续磨多久,全在你自己了。书法要求墨色较浓,颜色效果才会好。但涉及绘画则另有规矩和要求。
③所谓中国画重在笔墨,当然还有意境。近处要深色,那尖尖的竹叶近得似乎可以触摸;但竹林深处,雾霭缭绕,竹枝、竹叶若隐若现,墨水越淡,竹的枝叶越是影影绰绰,到最后.,化为一片灰白的朦胧,只剩下墨的影子。
④或者也许该换个角度按过程的顺序来描述:开始画的是雾,竹子在其中摇曳,然后人越靠近,竹叶的颜色渐深,制造一种亲近感。
⑤砚从一个实用的工具很早就变成了工艺品和收藏品。许多中国的画家和书法家,如米芾、欧阳修还为此做过文章。而在那些皇家的藏品中,砚则有其独特的地位。那些优美的浮雕、刻文、别具一格的形状、考究的硬木砚盒至今为古董家们所青睐的,来自亚洲各地的赏鉴家们排着长队,翘首等待着珍品出现在市场上。
⑥记得在北京荣宝斋的入口处,有块几平方米大的古砚,大得像张双人床,砚的周边雕着龙,标价十八万人民币,当时中国的人均年收入仅四千元。
B
①以下做分析的前提条件是:1.均为老坑石料。2.以评鉴砚台下墨、发墨。3.以下硬度均以摩氏为单位。
②砚台的实用功能是磨墨,其中下墨、发墨是衡量砚材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,简单说,下墨,是通过研磨,墨从墨块到水中“砚台上”的速度。发墨,是指墨中的碳分子和水分子融合的速度、细腻程度。发墨好的墨如油,在砚中生光发艳,随笔旋转流畅,所以画画的用砚比书法的用砚要求更高。下墨讲求快慢,发墨讲求粗细,但往往下墨快的发墨粗,发墨好的下墨慢。所以,下墨发墨均佳的砚极其珍贵。
③以下为端、歙、洮砚石的对比:
石材 | 平均硬度 | 下墨 | 发墨 |
端砚 | 2.9 | 弱于洮、歙 | 强于洮、歙 |
洮砚 | 3.1 | 强于端,弱于歙 | 强于歙,弱于端 |
歙砚 | 4 | 强于端、洮 | 弱于端、洮 |
3.请对A文中第①段中的三个加点词进行简析。
4.A文中的第③和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( )
A.说明绘画用墨比书法用墨要求更高。
B.强调中国绘画特别注重意境的渲染。
C.说明绘画当遵循一定的层次和规律。
D.强调墨汁的浓淡对中国画意义重大。
5.B文中运用的图表不具有的特性是( )
A.开放性B.清晰性C.直观性D.客观性
6.请把B文的表格内容转化为文字形式。
7.请从语言特色方面对上面文本中画线的两段文字进行辨析。
8.比较A和B两文不同的使用场所。
阅读下文,完成各题。
抵 达
苏沧桑
①雨夜,船潜入东河,像一束静静的光,潜入幽暗的历史深处。从千年之前的五代开始,东河就像一曲丝竹,在杭州城最繁华地带辗转吟唱,一直往南,最后汇入浩瀚的钱塘江。
②船,必定会惊扰到时光,以及安睡在时光里的人们。我们每穿过一座桥,桥洞浮雕里的千年市井百图,便在灯影里,一一活了过来。四季河景、花街、花灯、百行百工、百姓……都有了颜色,声音。
③“你好啊。”“你好。”“再会啊。”“再会。”
④这些人,这些声音,一次次轻轻簇拥着我们靠近,又簇拥着我们离开。
⑤雨还在下,树影婆娑,灯影朦胧。一个水边亭台里,传来现代舞曲,两对中年男女,在雨夜里忘我地跳着交谊舞,如古老昆曲里美丽的幻影——仿佛,我们顺着河水,已经抵达清代,元代,南宋,五代十国,或是,更从前。
⑥雨声里,船一次次挣扎着回到现实,而从历史深处被拽回来的我们,突然变得沉静。
⑦其中一座桥,叫万安桥,是古代夜航船的停泊处。
⑧船过万安桥的时候,我跟同船的朋友们说:“看,我妈妈家。”
⑨母亲住在上城区的最北边,我住在上城区的最南边。这个“上上之城”,东南可眺钱江,西北可览西湖,自唐以来,就是杭城珍异所聚、商贾云集、官衙邻毗、名贤辈出的最繁华之地。如今仍是。
⑩十年前,我搬到凤凰山脚、钱塘江畔时,深感清代李渔举家迁居吴山后所题:“湖山招我,全家移入画图中。”
⑾记得暮春时节,陪刚出院的父亲在东河边散步,过来一条挂着灯笼的小船,母亲说,从我家门口的万安桥上船,只要三元钱,一直坐到梅花碑,上河坊街,沿南宋御街走,就是你家门口了。
⑿我愕然,原来,繁华喧嚣里,我们母女,竟然有这样一条静静的东河可以相互直达。
⒀于是,那个暮春的傍晚,父母执意陪我一起坐船,去体验一下母亲说的话。游客极少,两岸灯光次第开放,微风很慢很慢地吹过,小船在静谧的空气里很慢很慢地走。我想,这时候,岸上车水马龙中的人们看过来,我们多么像古代的人,慢慢地顺水而过,去生计,去赴约,去出嫁,去悲欢离合。这么慢,这么静,他们会羡慕吗?
⒁“真幸福。”母亲说。她常常这么说。她这么一说,我心里就会真的幸福很多。
⒂此时,母亲又回老家小住去了,我的思绪抵达母亲后,又随她抵达了故乡。故乡也有这样一条南门河,也是一座城镇的血脉,静静的,慢慢的。当我想着故乡的河水时,我的心是安宁的,因为,无论我在城市里走得多快,我的血脉仍是慢而静的。我想,无论以后走到哪里,只要有这么一条河,我的心便永远是安宁的。
⒃雨继续下,夜继续深。然后,我像一个戴着听筒的医生,摸着东河的脉动,抵达了这个城市的心。
⒄如果说杭城是一个巨人,那么,我家所在的这个杭城最有古老历史文化韵味的区域,应是巨人的心脏。
⒅南宋皇城、御街遗址在此。八卦田在此。凤凰山、吴山在此。城隍阁在此。清河坊在此。胡庆余堂在此。万松书院在此。历史与传奇在此……
⒆下船后,我以伞为帆,让自己成为一条船,在一条又一条深夜的大街小巷里,游走,触摸,探究,感受。
⒇我想起,每个清晨,我在此醒来,出发,一路向北奔波,一路目睹这个城市新鲜、时尚、生机勃勃的早晨。每个黄昏,我又匆匆向南,回到此地,蜗居,休养,生息。却从不知道,原来,当我枕着这颗城市的心入梦,它,正一头枕着钱江潮的怒涛,一头枕着东河静静的涟漪。所以,它的身手如此敏捷神速,它的脉动却如此从容不迫。
(21)午夜,终于在熟悉的家门前靠岸,仿佛又听见母亲说:“真幸福。”
(22)是啊,我们总在路上奔突前行,焦灼疲惫。我们总在寻找,有什么方式,可以抵达安宁?原来这么简单,一个雨夜,一条船,一条河,就可以。
9.作者写雨夜坐船的经历时,将文笔伸向历史深处有什么表达作用?
10.自选一个角度,赏析第⒆段的表达效果。
11.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写船行桥洞,洞壁浮雕里的千年市井百图,在灯光的照射下一一活了过来,意在说明当时雕刻艺术水平的高超。
B.作者借“湖山招我,全家移入画图中”的诗句,来写搬到凤凰山脚、钱塘江畔时的感受,再现居住环境的优美。
C.作者在写“巨人的心脏”时,列举了南宋皇城等九处风景名胜,这表明这个说法的有根有据、名副其实。
D.全文叙议结合,情理交融,由表及里、多角度、多层面地诠释了“抵达”的多重内涵,令人深思,启人心智。
12.综览全文,分析第(22)段画线句的具体含义。
四、古代诗歌阅读
阅读下面的作品,完成各题。
卜算子•春情
(宋)秦湛
春透水波明,寒峭花枝瘦。极目天涯百尺楼,人在楼中否?
四和袅金凫①,双陆②思纤手。拟倩东风浣此情,情更浓于酒。
(注)①四和:一种香名。金凫:指鸭子形的铜香炉。②双陆:古代一种博戏的名称。
13.这首词中押韵的是哪几个字?
14.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“寒峭花枝瘦”以“瘦”字形容花枝的稀疏,恰到好处。
B.画线句抒写了词人对远处高楼的向往,希望能身处其中。
C.下阕前两句描写词人昔日在高楼中与恋人相聚会的情景。
D.此词属于婉约一路,描写景物细致入微,抒情真挚动人。
15.结合全词,赏析“拟倩东风浣此情”中使用“浣”字的妙处。
五、文言文阅读
阅读下文,完成各题。
徐稚传
徐稚,字孺子,豫章南昌人也。家贫,常自耕稼,非其力不食。恭俭义让,所居服其德。屡辟公府,不起。时陈蕃为太守,以礼请署功曹,稚不免之,既谒而退。蕃在郡不接宾客,唯稚来特设一榻,去则县之。后举有道,家拜太原太守,不就。
延熹二年,尚书令陈蕃、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曰:“臣闻善人,天地之纪,政之所由也。《诗》云:‘思皇多士,生此王国。’①天挺俊乂,为陛下出。当辅弼明时,左右大业者也。伏见处士豫章徐稚,德行纯备,著于人听。若使擢登三公,协亮天工,必能翼宣盛美,增光日月矣。”桓帝乃备礼征之,不至。
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,不就。及琼卒,归葬,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,设鸡酒薄祭,哭毕而去,不告姓名。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,闻之,疑其稚也,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。及于途,容为设饭,共言稼穑之事。临诀去,谓容曰:“为我谢郭林宗。大树将颠,非一绳所维,何为栖栖不遑宁处?”
及林宗有母忧,稚往吊之,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。众怪,不知其故。林宗曰:“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。《诗》不云乎,‘生刍一束,其人如玉。’②吾无德以堪之。”
灵帝初,欲蒲轮③聘稚,会卒,时年七十二。
(选自《后汉书》,有删改)
(注)①思皇多士,生此王国:希望众多的贤人,诞生在这个王国里。②生刍一束,其人如玉:送给他一把青草,赞美他拥有美玉一样的品德。③蒲轮:蒲轮车
16.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。
(1)去则县之 (2)上疏荐稚
(3)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(4)吾无德以堪之
17.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( )。
A.非其力不食 众怪,不知其故
B.既谒而退 哭毕而去
C.桓帝乃备礼征之 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
D.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会卒,时年七十二
18.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。
(1)后举有道,家拜太原太守,不就。
(2)及于途,容为设饭,共言稼穑之事。
19.徐稚为何多次不愿就任官职?请用文中语句回答。
20.联系文本内容,简要分析徐稚其人。
(三)阅读下文,完成下列小题。
卅有堂记
(明)归有光
①沈大中以善书名里中,里中人争客大中。大中往来荆溪、云阳,富人延之教子。性独好书,及为歌诗,意洒然不俗也。卜筑于城东南,取昌黎韩子“辛勤三十年,乃有此屋庐”之语,名其堂曰“卅有”。
②夫其视世之捷取巧得、倏然而至者,大中不为拙邪?其视世之贪多穷取、缺然日有所冀者,大中不为固邪?呜呼!彼徒为物累者也。天下之物,其可以为吾有者,皆足以为累。歉于其未有而求之,盈于其既有而不餍。夫惟其求之之心生,则不餍之意至。苟能不至于求也,故当其无有,不知其无有;一旦有之,亦适吾适而已矣。兹其所以能为有者也。
③大中之居,本吾从高祖之南园。弘治、正德间,从高祖以富侠雄一时。宾朋杂沓,觞咏其中。蛾眉翠黛,花木掩映。夜深人静,环溪之间,弦歌相应也。鞠为草莽①几年矣,最后乃归于大中。夫有无之际,其孰能知之哉?纯甫吴先生雅善大中,为之请记。予观斯堂之名,有足慨者,遂为书之。
[注]①鞠为草莽:形容衰败荒凉。
21.对第①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( )
A.介绍卅有堂主人的性格
B.点出卅有堂选址的原因
C.交代卅有堂的建成时间
D.交代卅有堂的堂名来由
22.文中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,以下不构成对比的一项是( )
A.“为物累”者与“适吾适”者
B.昔日的“歉”与今日的“不餍”
C.南园的“花木掩映”与“鞠为草莽”
D.我们家族失去南园与沈大中修筑卅有堂
23.简析第③段作者详写“南园”的目的。
24.请对作者关于“有”的认识加以分析。
六、材料作文
25.读了下面这段文字,你想说些什么呢?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,题目自拟,文体不限。
意大利导演朱塞佩·托纳多雷执导的电影《天堂电影院》里,有一句台词:“如果你不出去走走,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。”
参考答案
1.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此心吾与白鸥盟 《登快阁》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
【详解】
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、理解、默写能力和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。文学常识,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识,包括作家,年代,作品,文学中的地理,历史各种典故,故事,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。平时注意积累,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。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:识记式默写、情景式默写(理解性默写),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,情景式默写(理解性默写)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,具有一定难度,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。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:违仁、白鸥盟、清圆 、风荷举。
2.C A
【详解】
小题1: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、连贯、得体、准确、鲜明、生动。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,了解句意,注意上下句的衔接、呼应,做到话题统一,句序合理,衔接和呼应自然。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。本题中,语境强调行走在南京航空烈士陵园,追忆先辈奉献牺牲精神时的感受。
A项,“战士军前半死生,美人帐下犹歌舞”,意思是,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,不辨死生;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!以严酷的事实对比,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,暗示了必败的原因。与原语境不符。
B项,“可怜无定河边骨,犹是春闺梦里人”,意思是,可怜那无定河边暴弃的粼粼白骨,还是少妇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。表达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。与原语境不符。
C项,“身既死兮神以灵,子魂魄兮为鬼雄”,意思是,身体虽然死亡,精神则永远不灭,你刚强的魂魄依然是鬼群中的英雄。抒写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。与原语境相符。
D项,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”,意思是,守边将士,身经百战,铠甲磨穿,壮志不灭,不打败进犯之敌,誓不返回家乡。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。与原语境不符。
故选C。
小题2: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、连贯、得体,准确、鲜明、生动的能力。解答此类题目,首先要把握语段,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。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。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,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、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。根据文段内容可知,段落并未涉及古今对比,故排除C项。文段给出“韩嫣、陈琳、伏寿、曹节”这几个名字并不能说明用《诗经》起男名,《楚辞》取女名是普遍现象,故排除B项。A、D项的区别在于D项并没有对承接上文“男女有别”这一心理,只是起到了启下的作用。根据“普遍认为楚辞适合取男名”和“譬如韩嫣、陈琳皆为男子名,伏寿、曹节却是女子名”的对比可知,横线处应填入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。“普遍认为楚辞适合取男名”实际上是人们认为在取名这件事上男女是有区别的,而对其进行转折即是对“取名男女有别”这一观点的驳斥,因下文所举之例都是古人,所以横线处应该交代在古代取名这件事上,性别的概念是很模糊的,与A项相符。故选A。
3.“最”表示顶级的;“一般”指大多,不排斥特异性。这样的用词客观有分寸显出其科学性。
4.D
5.A
6.端、洮、歙三种砚台相比,端砚硬度最软,所以发墨最好;歙砚硬度最硬,所以下墨最好;洮砚硬度居中,下墨优于端砚,发墨优于歙砚,所以从下、发墨综合角度上恰到好处。
7.第一句:描写性语言,形象可感,富有文学性;第二句:说明性语言,客观准确,其中的科学术语,增加了语言的严谨度。不同的语言特征产生了不同的表达效果。
8.A文表述流畅、生动和全面,适用于对一般诸者的介绍和普及;B文对砚的有关数据量化,表述科学,适用于专业领域。
【解析】
3.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分析能力。解答此题,首先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,然后再分析其表达的效果和作用。本题中,“最”,是一个副词。表示在程度上达到极点,超过一切同类的人或事物。结合语境“最有名的是端砚和歙砚”可知,“最”字用词准确而科学。“一般”,是一个副词,指一样,普通,总体上。分析语境“一般凿有小池蓄水或墨。实用的砚台一般朴实无华”可知,“一般”使语言表达准确而严密。
4.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,解答此类题目,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,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,进行比对,一看内容是否吻合,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,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。本题主要考查语段的作用。分析可知,第③和第④段的主要内容可以用第③段的段首语概括:“所谓中国画重在笔墨,当然还有意境”,意思是,强调墨汁的浓淡对中国画意义重大,与D项相符;
A项,只强调用墨;
B项,只强调意境的渲染;
C项,与“用墨”和“意境”的话题无关。
故选D。
5.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。解答此类题目,首先要审题,明确题干的要求,如本题要求选出“文中运用的图表不具有的特性”,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,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,最后进行辨析。本题中,B文是端、歙、洮砚石的对比得到一个表格,表格对比项目内容清晰;“弱于洮、歙”“强于洮、歙”等用语准确、具体、客观性强;“2.9”“3.1”等数字运用直观而具体准确。故排除BCD。故选A。
9.作者坐船行于一条有千年历史的河中,自然而然地想到历史,由此感受到了与现实不一样的宁静、缓慢,在对古今不同的社会状况、人们心情的沉思中,作者渐渐能够潜入历史,超拔现实,从而戒除浮躁,抵达一种精神的安宁。古今辉映的写法,勾起了人们心中悠远的古典情怀,使文章具有丰厚的文化意蕴。
10.答案示例:作者通过想象的手法,把自己想象成一艘可以随波自由移动的船,把自己撑着的伞想象成船帆,形象地表现出深夜之中、孤身一人在街上行走的情状和心理感受。想象奇特,富有画面感,有心灵沉浸、身无外物的感觉。
11.A
12.作者雨夜坐船,潜入历史,对比现实,戒除了浮躁,体验到那种静静的、慢慢的感觉,从而感受到去除繁华喧嚣后的心灵安宁。人们总是在路上奔突前行,焦灼疲惫,但只要我们不为世事所累,与自然为伍,倾听自然的心跳,心感神受,就能获得一种从容不迫的灵魂的安宁。
【解析】
11.A项,选项中“说明当时雕刻艺术水平的高超”表述有误,这样写是生动的说明了船“惊扰到时光,以及安睡在时光里的人们”的情景。故选A。
13.瘦、否、手、酒(写“瘦、楼、否、手、酒”也算对)
14.B
15.“浣”的意思是洗,涤。衣裳沾有污垢,可以洗涤,心灵染有愁情,也说可浣。此处借以浣愁者,不是水而是风,然而浣而愁未去,反而更浓,其浓又恰浓于醇酒,以此表达出作者词人强烈的愁情。
【解析】
13.本题考查对诗歌常识的理解。具体考查诗歌押韵的知识。押韵,即将韵母互相谐音的文字放在诗文固定的地方(一般在句尾),诗文读起来就十分顺口、悦耳,这种现象就叫做押韵。分析可知,本词句尾的字,瘦、否、手、酒,韵母相近,是押韵的字。
14.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,涉及炼词炼句,内容的理解,情感的把握,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。解答该种题型时,首先通读全诗,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、什么人、什么事,抒发了哪些情感,用了哪些手法。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。本题中,B项,“抒写了词人对远处高楼的向往,希望能身处其中”理解错误。分析“极目天涯百尺楼,人在楼中否”意思是,意中人在百尺楼尽目远望,不知道人在不在楼中?可见,是想象意中人在眺望,希望意中人能身处其中。故选B。
16.(1)县:同“悬”,悬挂(2)疏:奏章(3)轻骑:骑快马(4)堪:胜任
17.B
18.(1)后来徐稚因有德被举荐,在家中被授予太原太守的职务,但他没有就任。
(2)在路上赶上了徐稚,茅容为他摆上了饭莱,二人谈些农业劳动之事。
19.大树将颠,非一绳所维,何为栖栖不遑宁处?
20.从屡次被各级官府征召,可看出徐稚是为有才有德的贤士;徐稚辞不就任,可以看出他的清旷出世,不汲汲于功名;从送葬黄琼和吊唁郭母,可以看出徐稚为人忠诚,不忘情于友人,又脱俗于时事。
【解析】
16.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。答题的方法有“结构分析法”“语法分析法”“形旁辨义法”“套用成语法”“套用课本法”解答此类题目,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,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。作答本题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实词的意义,或者是用代入法将加点的实词带入句中去理解,或者以字形推断字的词性和意思。
(1)去则县之,意思是,徐稚离开后就把它悬挂起来。“县”,悬挂。
(2)上疏荐稚,意思是,上奏章推荐徐稚。“疏”,奏章。
(3)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,意思是,就选派了一位善于辞令名叫茅容的儒生骑上快马去追他。“轻骑”,骑快马。
(4)吾无德以堪之,意思是,我没有这样的品德来胜任啊!“堪”,胜任。
17.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。能力层级为理解B。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,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。本题中,
A项,“其”,自己的/其中的,用法和意义不同;
B项,“而”,连词,表顺承,用法和意义相同;
C项,“乃”,于是,就/却,用法和意义不同;
D项,“会”,参加葬礼聚会/适逢,用法和意义不同。
故选B。
18.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。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,直译为主,意译为辅,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,如重点实词、虚词意义、判断句、被动句、宾语前置、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,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。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:①举,被举荐;就,就任。②及,赶上;及于途,状语后置句,在路上赶上了徐稚;共言稼穑之事,省略句,(二人)谈些农业劳动之事。
19.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,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,把握人物、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,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。本题中,注意题干要求“不愿意就任的原因”,文中揭示这一原因的句子是:大树将颠,非一绳所维,何为栖栖不遑宁处?意思是,大树要倒了,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,为什么要忙碌不停、四处奔波呢?
20.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。解答时,需要把握关键语句,结合相关事件,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,概括人物形象特点。分析概括人物形象,注意文本内容与其品行要对应一致。根据“屡辟公府,不起”“以礼请署功曹,稚不免之,既谒而退”“后举有道,家拜太原太守,不就”可知,屡次被各级官府征召,可看出徐稚是位有才有德的贤士;徐稚辞不就任,可以看出他的清旷出世,不汲汲于功名;根据“及琼卒,归葬,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,设鸡酒薄祭,哭毕而去,不告姓名”“林宗有母忧,稚往吊之,置生刍一束,于庐前而去”送葬黄琼和吊唁郭母,可知徐稚为人忠诚,不忘情于友人,又脱俗于时事。
参考译文:
徐稚,字孺子,豫章郡南昌县人。家里很穷,常常亲自耕种,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就不吃。做人谦恭节俭仁义谦让,周围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。屡次被公府征召,他都不肯就任。当时陈蕃任豫章郡太守,按照礼节请徐稚暂时代理功曹一职,徐稚无法推辞,拜见陈蕃之后就退回去了。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,只有徐稚来,才特意摆设一副坐榻,徐稚离开后就把它悬挂起来。后来徐稚因有德而被举荐,在家中被授予太原太守的职务,但他没有就任。
延熹二年,尚书令陈蕃、仆射胡广等上奏章推荐徐稚:“我听说贤善之人是天地的纲纪,是治政的依据。《诗经》说:‘希望众多的贤人,诞生在这个王国里。’上天造就的有杰出才能的人,都是为陛下而出现的。他们都是能够担当辅佐盛世重任、帮助陛下成就大业的人。我们见豫章郡的处士徐稚,道德品行纯正完备,世人都知道。如果使他位登三公,辅佐陛下,定能够捍卫并发扬光大盛美的国政,为日月增光。”桓帝于是带上礼物去征召他,结果他不肯来。
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,没有就职。等到黄琼去世,归葬家乡,徐稚却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送葬,(在黄琼的墓旁)摆设了鸡和酒祭奠,痛哭完后离开,也不告诉自己的姓名。当时参加葬礼的四方知名之士有郭林宗等几十人,听说这件事,怀疑这个人就是徐稚,就选派了一位善于辞令名叫茅容的儒生骑上快马去追他。在路上赶上了徐稚,茅容为他摆上了饭莱,二人谈些农业劳动之事。临别离开时,徐稚对茅容说:“请替我向郭林宗致谢。大树要倒了,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,为什么要忙碌不停、四处奔波呢?”
到郭林宗的母亲去世了,徐稚前在吊唁,在墓前放置了一把青草就走了。众人奇怪,不知其中的缘故。林宗说:“这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了。《诗经》不是说‘生刍一束,其人如玉’吗。我没有这样的品德来胜任啊!”
灵帝初年,朝廷想要用蒲轮车礼聘徐稚,适值徐稚去世,时年七十二岁。
21.D
22.B
23.写出南园与卅有堂之间的渊源;“南园”由原来的兴盛到后来的荒芜直至易主,用具体例子进一步证明上文关于“有”“无”的议论;同时引发作者对有无变化不可捉摸的感慨。
24.作者认为,“有”“无”是会相互转换的,这种转换取决于是否刻意的“求”。刻意的“求”,会为物所累,最终失去“有”。不刻意的“求”,即使处于“无”的状态,因不知其“无”,而等同于“有”;一旦真的拥有,也只是愉悦身心而已,从而成为真正的“有”。
【解析】
21.试题分析: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。此类题答题时,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,寻找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时间、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。虽然第①段也涉及到堂主人的性格、经历,堂的建址等信息,但是标题是“卅有堂记”,那么,本段的主要意图应该就是“交代卅有堂的堂名来由”。需要区别“段意”与“段落内容”这两个概念。所以选D项合适。故选D。
22.试题分析: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。从题干可知,本题是对对比手法的考查,题干要求选出“以下不构成对比的一项”,B项所说的内容不构成对比。“歉”这里本是“认为自己有所缺”,这与“既有”之后的“不餍”是同一种心态,不构成对比。作者也说“夫惟其求之之心生,则不餍之意至”。所以选B。
23.试题分析:本题考核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。此类题目答题时首先要筛选答题区间,然后圈点勾画关键词句,最后组织答案。题干要求分析“第③段作者详写‘南园’的目的”,讨论写作目的,主要从主旨表达与谋篇布局两个角度来回答。从谋篇布局的角度来看,作者写这一段的意图有两个:一是交待卅有堂的前世今身,一是引发下文的议论“夫有无之际,其孰能知之哉?”;从主旨表达的角度来分析,作者的目的是从园子的易主来重申自己关于“有”“无”的议论。
24.试题分析:本题考核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。此类题目答题时首先要筛选答题区间,然后圈点勾画关键词句,最后组织答案。所谓“分析作者的认识”,所属考点是“把握全文主旨”。作者的主旨、观点可能隐含在若干的议论性句子里面(有时甚至隐含在描写、叙述性句子里),需要提取出来,比如:作者认为,“有”“无”是会相互转换的,这种转换取决于是否刻意的“求”。其次是对其加以解析,即将解说其内涵,如:刻意的“求”,会为物所累,最终失去“有”。不刻意的“求”,即使处于“无”的状态,因不知其“无”,而等同于“有”;一旦真的拥有,也只是愉悦身心而已,从而成为真正的“有”。这里的解说,是将“有”“无”如何相互转换做了具体剖析。